描述:近日,國務院安委會綜合檢查組第十二組(以下簡稱綜合檢查組)在遼寧省阜新市開展第二季度安全生產明查暗訪,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抽查多家重點行業領域企業,發現部分企業主要負責人、工作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企業設施設備隱患重重。
近日,國務院安委會綜合檢查組第十二組(以下簡稱綜合檢查組)在遼寧省阜新市開展第二季度安全生產明查暗訪,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抽查多家重點行業領域企業,發現部分企業主要負責人、工作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企業設施設備隱患重重。
筆者跟隨綜合檢查組來到阜新市氟產業開發區金凱(遼寧)生命科技股份公司,通過檢查,綜合檢查組發現13項問題隱患。金凱(遼寧)生命科技股份公司主要從事各種醫藥中間體(特別是含氟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含氟電子化學品及特殊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檢查時,綜合檢查組發現K202車間存在氯氣汽化間門外未設置事故風機開關、氯氣汽化間事故風機外殼未接地、氟化反應釜(RK2020104)氮氣管線上緊急切斷閥的氣源處于關閉狀態、三層氯氣緩沖罐處氯氣管道法蘭采用單頭螺栓等問題隱患。“企業主要負責人對生產涉及的危化品很熟悉、很專業,但對企業日常安全管理不上心。”在生產區現場,綜合檢查組人員指出。隨后,綜合檢查組人員向陪檢的企業負責人強調:“作為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你要對自己負責,對工人負責!”綜合檢查組還發現,K103加氫車間內一層風機電機防爆等級不符合要求;K102車間東側溴素計量罐上料處未設置溴素氣體檢測報警儀,防爆級別達不到涉氫環境要求。而此前,該企業多次開展隱患自查,相關問題均未被發現。綜合檢查組抽查發現,該企業的作業票也存在問題:2024年3月13日K101車間動火作業票未填寫動火級別,4月7日一張臨時用電作業票未識別觸電風險,4月10日一張臨時用電作業票完工驗收時間早于作業時間,均不符合《危險化學品企業特殊作業安全規范》有關規定。“全國范圍內開展動火作業票整治已經很多年了,沒想到你們的動火作業票依然存在明顯問題。”綜合檢查組人員表示,動火作業票等特殊作業票必須符合國家規定,每次特殊作業前須正確填寫、嚴格審核把關,“這是對作業安全的基本保障”。綜合檢查組人員指出,此次檢查不僅要幫助企業找出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要幫助企業分析隱患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有針對性地填補安全管理漏洞。遼寧眾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藥原藥、醫藥農藥中間體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該企業成立于2018年7月,注冊資金5158萬元,總資產18億元,占地面積470畝,現有員工800余人。在該企業現場檢查時,綜合檢查組被告知多個車間都處于停產狀態。綜合檢查組專家隨機抽查3個停產車間,發現二期A6車間TM-3液堿高位槽溢流管彎頭處漏料,罐區泵房內水合肼輸送泵進口管道三通處漏料,氯氣緩沖罐(VA6102)頂部安全閥前未設置爆破片、進料管線法蘭采用單頭螺栓等問題。“這個車間不是停產了嗎,怎么還有現場作業?”綜合檢查組專家詢問現場員工。員工回答:“沒有生產,這是技術維修部的工人在給機器更換潤滑液。”面對綜合檢查組專家提出的維修作業是否制定作業方案,該企業相關人員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隨后,綜合檢查組專家又在一期五車間發現正在進行的檢維修作業未制定作業方案,停用的反應釜、泵等未懸掛停用標識,部分管線缺少物料名稱及流向標識等問題。其中,罐區機柜間面向裝卸區域(甲類裝置)方向有門窗,不符合石油化工企業防火設計標準有關要求,存在較大安全風險。針對該企業隱患較多、安全管理不托底的情況,綜合檢查組對其進行細致的指導服務,并叮囑屬地化工園區管理部門強化服務意識,抓緊給企業“開小灶”,幫助企業進行一次全面安全體檢,及時消除風險隱患。“查出隱患后要立即督促整改,不懂的地方可以請專家指導,不能將‘小病’拖成‘大病’。希望當地政府以及監管部門引起足夠重視,不是我們檢查了幾家企業,你們就被動地整改幾家企業,應該持續為企業安全生產‘送服務’,久久為功,努力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綜合檢查組人員強調。
●作者:楊沙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7月23日二版 原標題《國務院安委會綜合檢查組第十二組在遼寧阜新明察暗訪發現——部分企業隱患多 安全管理不托底》責任編輯:周佳晨
2024年6月,國務院安委會綜合檢查組第二十二組在甘肅省開展安全生產明察暗訪,重點檢查了工貿行業安全問題,查出大量安全隱患。有限空間作業操作不規范,應急裝備缺失;儲罐區氣體報警裝置未通電,日常檢查維護不到位。(央視)
蘇州智淼消防主營∶應急管理部發布新消防檢測儀器設備全套配備、防雷檢測裝置,火災現場勘查箱、消防監督檢查驗收箱、消防測試煙槍、試水裝置、消防評估軟件、建筑消防設施檢測箱、電氣防火檢測設備,消防檢測設備、消防安全評估設備等。